【资料图】
为什么明以前封王都以秦王赵王魏王等命名,而清朝封王却以恭亲王、礼亲王等命名?
从历史层面看,西周开始,中国王朝对皇子实行分封制,封王一般采用古代诸侯国的名称,如秦王、赵王等。这一传统延续至明朝。但清朝吸取明朝教训,不再采用这一做法。
从制度层面看,西周到明朝实行皇子分封制,赐予皇子藩地和实权,所以按照古代藩地命名。清朝初期也实行分封,但很快废除,不给皇子实权和藩地,所以不需要按古代国名赐封号。采用吉祥的封号如恭亲王更符合当时的政治实际。
从文化层面看,自西周至明代,中原王朝文化相对连续,所以在赐封号方面遵循古代传统,采用古国名。但清朝作为外族统治者,文化不同,不遵循这一传统,采用自己的方式。“恭亲王”等封号更符合满族文化。
从心理层面看,清初君主深知自己是外族入主中原,怕引起汉人反感,在取消分封制的同时,也避免直接采用古代国名封号,以免暴露异族统治的事实,引起民族矛盾。采用“恭亲王”等中性封号,更能避嫌。
总之,无论从历史、制度、文化还是心理层面看,清朝皇帝之所以不直接采用古代国名封号,都因为清朝的特殊身份作为外族入主中原王朝,需要同时兼顾政治实际和民族感情。“恭亲王”等封号既符合政治需要,也避免民族冲突,所以更加适合当时的环境。这是一个综合各层面因素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