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档观察上篇中,我们探讨了好莱坞进口大片在中国内地市场“折戟沉沙”现象背后的原因。今年7月暑期档,进口大片与国产电影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境遇差距告诉大家,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支持也绝非盲目吹捧,只有国产电影质量跟上来了,观众才会愿意掏钱走进电影院。
那么,国产电影是如何在好莱坞进口大片的围堵下获得观众的认可,走出自己的道路,突出重围,打破偏见,最终实现后来居上,逆风翻盘的?从今年的7月暑期档中或许可以一窥端倪。
【1】
(资料图)
在这个注定将载入中国影史的七月,月度总票房豪取87.18亿,成为除春节档当月外单月票房的最高纪录。而除了总成绩上的捷报,还有一个相当喜人的趋势是月内有11部电影破亿,4部电影破十亿。
其中破十亿的4部电影均为国产电影,分别为《八角笼中》《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与《封神第一部》。
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多部国产电影都在暑期档通过了市场的考验,获得了亮眼的票房,这意味着国产电影的崛起与观众的青睐并非是“昙花一现”,而是“百花齐放”。
回顾国产电影在七月的亮眼表现,可以概括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两个特点。
“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暑期档国产电影的差异性。
要想瓜分暑期档这块“大蛋糕”,同一档期内的电影之间固然存在竞争关系,但几部电影在题材、风格、视效、目标受众等方面各有特色,通过个性化的吸引力将多层次的消费人群吸引进电影院,共同带动暑期档大盘,将“蛋糕”做大,最终每一部电影受益其中。
《消失的她》主打悬疑烧脑与女性议题,《八角笼中》关注现实困境又有热血情怀,《封神第一部》弥补了奇幻电影的断档,《长安三万里》老少皆宜,以历史的厚重刻画人生的境遇。
悬疑、剧情、历史、神话、动画……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古今背景,不同的消费人群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与观影需求随意选择。
根据猫眼专业版中“想看用户画像”数据来看,《消失的她》的主要受众是20-29岁的女性;《八角笼中》的受众画像从20岁到40岁以上均有覆盖;《封神第一部》的主要受众是25-29岁与40岁以上两个群体,且男女性别比例比较均衡;《长安三万里》的受众集中在20-24岁,其他年龄范围分布则相对均匀。
由此可见,暑期档电影瞄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群体,实现了差异化的良性竞争。
【2】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题材与类型的丰富只能扩大潜在受众的覆盖范围,想要让潜在受众转化为愿意走进电影院花钱买票的观众,还需要电影本身质量过关且能够打动人心,也就是第二个特点“美美与共”。
在“百花齐放”的背后,暑期档头部国产电影受到观众欢迎背后的根源是一样的。一是电影质量过硬;二是内涵深刻,引人共鸣。
在七月票房破十亿的四部国产电影《八角笼中》《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的豆瓣评分分别为7.5、6.4、8.2、7.8。《长安三万里》甚至是从开分时的8.1分上涨到8.2分,超过30万人评分后分数依然稳定,影片质量获得了大众的肯定。
流畅而合理的叙事只是口碑的基础,想要引爆话题讨论度、引发观众口口相传,关键还是在于电影能否调动观众情绪,切入现实议题,引起观众共鸣,而暑期档的这四部画风迥异的国产电影,都做到了这一点。
《消失的她》以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为故事原型,将现实中女性在婚姻中的危机与戏剧化渣男恶有恶报的情节结合在一起,切合了当下女性因为多起恶性事件产生“恐婚恐育”情绪的心理困境。
《八角笼中》则改编自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在热血故事的背后探讨了人性、命运、希望、公平等深度社会话题,影片所传达的“生如野草,不屈不挠”精神让每一位曾经努力拼搏奋斗过的普通人为之动容。
画风独特的动画片《长安三万里》与奇幻片《封神第一部》在夸张造型的背后,同样折射着对现实议题的关注。
《封神第一部》改编自观众耳熟能详的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从姬发的角度叙事对老故事做出新注解。
《长安三万里》则是以唐诗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作为叙事线索,透过李白、高适等唐朝著名诗人的眼睛去看人生际遇、理想希望与时代变迁,让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都能从电影中解读出不同的韵味。
【3】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需要中国观众的支持,中国观众的信赖来源于中国电影的进步,中国电影的发力带动档期大盘的火热,电影、观众、院线三方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在这个暑期档达成创作者用心,欣赏者认可的良性循环。
中国电影走到现在“叫好又叫座”的局面也绝非一蹴而就。今年的暑期档或许正可以看作是近几年来国产电影从成长走向成熟之路的缩影。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立足现实话题,扎根民族沃土,汲取历史智慧,畅想未来蓝图。
【新闻+】
暑期档观察(上)| 阿汤哥也不灵了,好莱坞大片续集不续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 希沃云课堂有哪些优势 希沃云课堂
下一篇 : 最后一页